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1級脂肪酸的鈉鹽,通常用油脂和片堿為原料經(jīng)過皂化反應(yīng)而制成。肥皂中除含高1級脂肪酸鹽外,還含有松香、水玻璃、香料、染料等填充劑。從結(jié)構(gòu)上看,在高1級脂肪酸鈉的分子中含有非極性的憎水部分(烴基)和極性的親水部分(羧基)。憎水基具有親油的性能。在洗滌時,污垢中的油脂被攪動、分散成細小的油滴,與肥皂接觸后,片堿出售,高1級脂肪酸鈉分子的憎水基(烴基)就插入油滴內(nèi),油脂分子結(jié)合在一起。
印染廢水澄清凈化用工業(yè)片堿氫氧化鈉
2 NaCl + 2 H2O → 2 NaOH + Cl2↑ + H2↑
19世紀以前,片堿的制備通常會先以勒布朗法〈Leblanc process〉生成前驅(qū)物碳酸鈉,片堿供應(yīng)商,再通過高溫煅燒,使得碳酸鈉分解為氧化鈉與二氧化碳,后,將氧化鈉溶于水中,淮北片堿,便可制得片堿:
Na2CO3 → Na2O + CO2↑
Na2O + H2O → 2 NaOH
另外,也可利用復(fù)分解制備片堿,碳酸鈉〈俗稱為蘇打)與氫氧化鈣〈俗稱為熟石灰〉的反應(yīng)方程式如下所示:Na2CO3 + Ca(OH)2 → CaCO3↓ + 2 NaOH
氫氧化鈉 (NaOH,俗稱片堿 火堿、燒鹼、苛1性鈉。在香港稱為哥士的)常溫下是一種白色晶體,具有強腐蝕性。易溶于水,其水溶液呈強鹼性,能使酚酞變紅。